志贺氏血清作为诊断志贺氏菌感染的关键试剂,其制备工艺、标化精度与质量控制直接决定检测结果的准确性。以下从三大核心环节展开技术解析。
一、制备:严谨把控免疫与纯化流程
制备需以高纯度志贺氏菌标准菌株为基础。首先选取具有典型抗原性的菌株(如痢疾志贺氏菌1型、福氏志贺氏菌2a型),经固体培养基传代培养后,通过甲醛灭活处理确保安全性,同时保留完整O抗原结构。随后采用家兔作为免疫动物,按照“基础免疫-加强免疫”程序注射菌液,首剂加佐剂增强免疫应答,后续每隔7天追加免疫,直至血清凝集效价达标。
免疫结束后,采集兔血并分离血清,需通过3步纯化提升特异性:一是56℃30分钟灭活补体,避免干扰后续反应;二是采用硫酸铵盐析法沉淀免疫球蛋白,去除杂蛋白;三是通过透析脱盐与凝胶过滤层析,最终获得纯度≥90%的免疫球蛋白G(IgG)组分,确保血清不含非特异性抗体。
二、标化:建立精准的效价与特异性标准
标化是保障血清实用性的核心环节,需围绕效价标定与特异性验证双维度开展。效价测定采用微量凝集法,将血清进行倍比稀释后与标准菌液反应,以出现“++”凝集的最高稀释度为终点效价,要求诊断用血清效价不低于1:1280,参考血清不低于1:2560。
特异性验证需通过交叉凝集试验排除干扰:一方面与其他志贺氏菌血清型菌株反应,确认无交叉凝集;另一方面与大肠埃希菌、沙门氏菌等近缘菌反应,确保无假阳性。同时采用Westernblot检测,验证血清仅与志贺氏菌O抗原蛋白特异性结合,分子量偏差需控制在±5%以内。
三、质控:构建全流程质量保障体系
质控需覆盖生产全周期,设立三大关键节点。原料质控要求菌株纯度≥99.9%,无噬菌体污染;过程质控通过实时监测免疫兔抗体水平,确保效价波动≤10%;成品质控实施双重检测,既通过无菌试验确认无微生物污染,又通过稳定性试验验证2-8℃储存6个月内效价下降不超过15%。
此外,需建立追溯体系,每批次血清附带批号,记录生产、标化、质控数据,同时定期与国家参考品比对,确保量值溯源准确性,最终实现志贺氏血清从制备到应用的全程质量可控。